央行發聲!信息量巨大……
4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出席發布會,就熱點話題,回應了市場關切。中國人民銀行:商業銀行調整存款利率是市場化環境下的正常現象中國人民銀行今天(20日)在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近期部分法人銀行發布下調存款利率的公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進行了解讀。鄒瀾表示,去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引導各銀行參考市場利率變化情況,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去年9月,主要銀行又根據當時的市場變化,進一步主動下調了存款利率,其他銀行也陸續跟進調整。當時,大部分銀行已經主動下調過存款利率,近期主要是上次沒有調整的中小銀行補充下調,也有一些銀行是在春節前后存款利率上調后的回調。近年來市場利率整體是下行的,比如說近期6個月期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和去年4月相比下降了0.3個百分點。去年以來存款增長較為明顯,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在這個新的機制下,就帶動了存款利率下降。今年3月,新發生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是2.28%,這和去年4月相比下降了0.16個百分點,這個降幅還是明顯小于理財產品收益率。其中,3年期、5年期的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在3.1%和3.5%左右,這個水平仍然是高于流動性更好的同期限國債收益率近0.6個和0.8個百分點。從這些情況看,企業居民投資在定期存款、理財產品和債券這些金融工具之間的分布,中國人民銀行預計不會出現大的變化。鄒瀾表示,在市場利率整體已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根據市場供求變化,綜合考慮自身經營情況,靈活調整存款利率,不同銀行的調整幅度、節奏和時機自然就會有所差異,這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環境下的正常現象。通過自律機制協調,由大型銀行根據市場條件變化率先調整存款利率,中小銀行根據自身情況跟進和補充調整,保持與大型銀行的存款利率差相對穩定,有利于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障銀行負債穩定性,保持合理息差,實現持續穩健經營,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可持續性。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維護好市場競爭秩序,為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利率環境。中國人民銀行:我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近年來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出現了“大進大出”和“大收大放”的情況,我國的貨幣政策一直是以我為主、精準有力和保持穩健,我國貨幣政策在今年的走勢會如何?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始終堅持穩健的調控理念。近幾年,國內外面臨的超預期沖擊較多,貨幣政策一直堅持穩健的取向,量價一直都是適度和比較平穩的,應對了來自內外部的多重沖擊,實現了較好的調控效果。過去五年我國M2和社融年均增速在10%左右,與近8%的名義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促進了宏觀經濟大局穩定,并從根本上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二是以我為主,把國內目標放在首位。我國是超大型經濟體,必須主要根據國內宏觀經濟和物價形勢進行調節,自主把握貨幣政策。比如去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持續大幅加息,考慮到當時我國經濟總需求疲弱,我們沒有簡單跟隨加息,而且還先后兩次引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累計下行了20個基點,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行了15個基點和35個基點。三是堅持匯率由市場決定,為以我為主創造條件。匯率機制缺乏靈活性是約束貨幣政策自主性、在宏觀上導致經濟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堅持人民幣匯率由市場供求決定,有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為提升貨幣政策自主性創造了條件,有助于及時釋放外部壓力,增大了國內貨幣政策以我為主開展調控的空間。四是創新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有力支持重點領域、薄弱環節。我們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結構性貨幣政策“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內嵌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精準有力加強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鄒瀾表示,硅谷銀行風險事件發生以來,利率風險引起了更多的關注。去年末我國資管市場出現了波動,也警示我們要高度重視利率風險。我國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利率沒有大起大落,這為金融機構管控好利率風險也創造了較好的貨幣環境。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穩字當頭,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確保利率水平合適,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在新的起點上開好局、起好步。中國人民銀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穩有序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注重發揮好貨幣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使用比較多。尤其是去年,為應對疫情沖擊,穩經濟大盤,中國人民銀行針對特定領域出臺了多項新的工具,包括支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保交樓等等。總的來說,結構性貨幣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一共是17項,余額大約6.8萬億元,有效引導了金融機構合理投放貸款,促進金融資源向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鄒瀾表示,在決定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延續和退出的時候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情況。一個方面是經濟運行中突出的結構矛盾,比如小微企業往往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緩解其融資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多項幫扶小微企業的結構性工具,既有再貸款、再貼現等長期性的工具,也有在疫情期間創設的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階段性工具。再比如疫情沖擊導致交通物流等領域面臨較大困難,為助力交通物流紓困,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另一個考慮的方面是商業銀行快速提升這些特定領域金融服務的意愿和能力。比如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外部性,為降低由外部性產生的溢價,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碳減排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等等。鄒瀾表示,考慮到上述情況會隨著經濟金融形勢變化而變化,因此多數的結構性工具是階段性工具,設立時都有明確的實施期限。在實施期結束時,如果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或者商業銀行服務意愿和能力已經有效提升,結構性工具完成了政策目標,就會按期及時退出。鄒瀾補充表示,針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還應注意到,一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的是牽引帶動作用,激勵商業銀行迅速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引導其加大對特定領域的信貸投放。后續可持續的商業銀行貸款才是金融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關鍵所在,通常還有其他宏觀信貸指導政策會繼續鞏固成效。二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退出是平穩有序的。工具退出指的是中央銀行不再新發放資金,但已經發放的存量資金可以繼續使用,最長使用期限可以達到3到5年,也就是說工具的機制設計本身就是緩退坡的。鄒瀾表示,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再貸款、再貼現等長期性工具的穩定性,同時實施好多項仍在實施期的階段性工具,為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持續的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多措并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從供需兩端持續發力,繼續抓好各項政策落實落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鄒瀾指出,近一段時間,隨著前期穩經濟大盤、穩定房地產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各方信心加快恢復,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交易活躍性有所上升,多項指標與去年四季度相比出現邊際好轉,在房地產金融數據上也有所反映。鄒瀾表示,房地產貸款主要由個人住房貸款和開發貸款兩項構成。從數據上看,今年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月均發放額大約是5900億元,比去年四季度的月均發放額多1900億元,與同期商品房銷售額的比值處于合理的區間。一季度開發貸款累計新增約5700億元,與同期商品房在建規模相比也處在比較高的水平。債券方面,一季度房地產企業境內債券發行1500多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境外債券市場信心也在逐步恢復。鄒瀾指出,去年年末,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建立了新發放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實現了因城施策原則下首套房貸利率政策的雙向動態靈活調整,也就是說,可以“既管冷、又管熱”,既支持房地產市場面臨較大困難的城市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又要求房價出現趨勢性上漲苗頭的城市及時退出支持政策,恢復執行全國統一的首套房貸利率下限。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止到3月末,符合放寬首套房貸利率下限條件的城市有96個。其中,83個城市下調了首套房貸利率下限,這些城市執行的下限與全國下限相比,大概低10到40個基點;12個城市取消了首套房貸利率下限。首套房貸利率政策的調整優化,帶動房貸利率有所下降。從全國看,今年3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4.14%,同比下降了1.35個百分點。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密切關注房地產金融形勢變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會同金融部門持續抓好已出臺政策落實,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加快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體系,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財經責編:饒定烈校對:楊麒鈺監制:郭云旗審核:趙梅圭云南經濟日報更主流|更新銳|更價值